服务热线
13817038170服务热线
021-63066999图文传真
021-63533836手机
13817038170Email
bspv@163.com

又停产了。
“上周还发着电呢。”8月21日,王女士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这次具体什么时间停的,我也不知道。我前几天没来,但至少有两三天了。”她说,“现在停产,公司里也没什么人。”
王女士所在的江苏兴化中科生物质能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公司”),总投资额2980万元,装机5000千瓦,于2005年9月投入试运行,曾是当时国内最大的秸秆气化发电项目。然而,这家被列入国家“863”环保示范项目的纯生物质电厂,自去年10月份后,就陷入了断断续续的停产中。
不能承受之重
中科公司位于素有“全国传统农业大市”之称的江苏省兴化市,由兴化苏源集团、广州中科华源科技有限公司和戴窑镇政府于2003年共同投资兴建。工程采用“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以谷壳、木屑、稻草等多种生物质为原料,2006年6月正式投产运行。
“根据投产初期的情况分析,机组每天要‘吃’进100吨谷壳等生物质,产出电能10多万千瓦时。如运行正常,一年可发电4000万千瓦时。”8月27日,中科公司总经理彭美树告诉本报记者。
但公司从去年10月份就开始断断续续地停产了,“运营一年多来,总发电量只有约800万千瓦时。”彭美树忧虑重重,“发电机组投产运行以来,企业一直在亏损,每月亏损从5万到10万元不等,算下来公司已经亏损100多万元了。”
谈及原因,彭美树分析道,首先,江浙地区一家一户的耕作模式使得秸秆收集、仓储相当困难;其次,原料价格上升。2003年立项调研时,稻壳只有2分半一斤,现在最高已涨至1毛4;此外,电厂还没能充分利用排出的热能和秸秆灰。
“不过,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电价。”彭美树说,“目前发电成本是每度0.72元左右,而电网的收购价为每度0.585元,我们未能完全享受到每度电0.25元的政策补贴。同时,在税收方面也不能享受应有的待遇,亏损再所难免。”
“中科的问题也是国能目前所面临的问题。”8月23日,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一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已拥有35个生物质发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总装机达15万千瓦的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生产一直保持良好局面。截至目前,总发电量已超过3亿千瓦时。
与中科公司相比,“国能只是在部分优惠政策上略有不同,以及在原料的收、储、运方面做了大量坚实的工作。因此,自投产以来,并未出现原料供应短缺现象。”尽管如此,该人士向记者坦言,“按照目前政策,电网对国能所生产电量的收购价,也低于成本价。”
还需政策解围
“中科公司的被迫停产,只是目前普遍陷入困境的生物质发电项目的一个典型案例”。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林以达8月22日对本报记者说。
“我国的生物质发电产业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一些项目没有做好充分的可行性研究,没能建起完善的原料供应系统,没能预测到未来市场变化,运作效率不高等等。此外,“还有国家的优惠鼓励政策不到位,”林以达强调。
有专家认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生物质发电产业之所以能够顺利发展,主要还是得益于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