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817038170服务热线
021-63066999图文传真
021-63533836手机
13817038170Email
bspv@163.com

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统计,世界上各类名牌商品共约8.5万种。其中,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拥有90%以上的名牌所有权,处于垄断地位,而我国拥有的国际知名品牌却寥寥无几。此前公布的《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美国拥有247席,所占比例接近一半,我国则只有12件商标入选。另据测算,目前美国品牌所创造的价值占GDP的比重达60%,而在我国却不足20%。
近年来,世界经济开始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品牌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也在不断提高,中国名牌产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目前超过25%。然而,在每年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全球最有价值100个品牌中,却没有出现中国品牌的身影。
中国自主品牌发展滞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障碍。从企业主体看,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体制转轨相对滞后,并未形成有效的自主创新主体。从市场体系看,由于尚未健全等因素,制约了品牌作为规模经济扩张的空间。
品牌的价值是以企业创新和研发为支撑的。归根到底,企业的创新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品牌含金量。要振兴民族品牌,应该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研发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升企业自身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
此外,品牌商标权流失问题也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一些民族品牌经过多年经营,靠独特的技术工艺和可靠的质量,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而且在国际市场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实力。但在中外企业合作过程中,外方企业往往利用中方企业急需资金、技术的心态和品牌意识不强的弱点,逐步排挤、冷藏民族品牌,导致民族品牌的严重流失。
据了解,截至2006年底,我国注册商标总量达到2774万件,居世界首位,但目前我国企业合资过程中商标权流失的现象严重。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8大饮料公司已有7家被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吞并,4大年产超8万吨的洗衣粉厂已被外企吃掉3个。中国的合资合作企业,90%使用的是外国投资方的商标,国外品牌在碳酸饮料市场占有率超过90%,在化妆品市场占75%,在食品、医药行业占30%至40%。另外,年产超过500万吨的啤酒企业合资率已超过70%。
许多外商利用合资机会实现了逐步垄断中国市场的目的。盘点一下就会发现,许多曾经很知名的本土品牌已有一部分淡出视线、销声匿迹。
有些行业民族品牌的流失已经达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有关部门应为企业商标的创立与保护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立法,完善商标评估制度。同时,企业也必须要有保护品牌、创立驰名商标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