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热门资讯
服务热线
13817038170服务热线
021-63066999图文传真
021-63533836手机
13817038170Email
bspv@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世界钢铁业关注中国产能过剩问题
新闻资讯
世界钢铁业关注中国产能过剩问题 来源:本站 点击:325 次 日期:2014/12/11
上一篇:
发改委7.7亿元支持湖南农村电力建设
下一篇:
国内首台螺旋桨用车铣床研发成功
中国钢铁产业迅速壮大,世界各国对中国钢铁业产能过剩、出口激增、环保减排等问题给予高度关注。 在2007年上半年的OECD钢铁委员会第62次例会和世界钢铁业整合圆桌会议上,通报了各国钢铁业发展状况,并讨论了钢铁产能、原材料供应、环境保护、世界钢铁业整合等议题,各国对中国钢铁业产能过剩、出口激增、环保减排等问题高度关注。 一、世界钢铁业发展动向 根据OECD秘书处发布的统计数据,2006年世界钢铁业继续快速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呈积极态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产能过剩、污染排放、原料涨价等挑战。 (一)表观需求旺盛。2006年世界钢铁表观需求量11.13亿吨,比2001年增长3.33亿吨,年均增速超过7%。一方面,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汽车、造船、家用电器等下游产业扩张,拉动钢铁需求。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市场稳定。美国和加拿大的钢铁需求分别达到9,934万吨和1,467万吨;欧盟25国钢铁需求从2002年的1.75亿吨上升至2006年的2亿吨;日本和韩国的钢铁需求分别为7,900万吨和4,960万吨。 (二)产量急剧增长。受需求刺激,全球钢铁产量高速增长,2006年达到12.4亿吨,比2001年增长3.93亿吨,年均增速7.9%。其中,中国产量达4.19亿吨,同比增长18.5%;印度产量达4,720万吨,近5年年均增幅10%;巴西产量达3,100万吨,比2001年增产400万吨;俄罗斯钢铁产业经私有化和技术改造,产量达到7,100万吨;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25国产量平稳;日本和韩国粗钢产量分别达1.16亿吨和4,850万吨,近5年年均增速分别为2.5%和2%。 (三)市场集中度提高。2006年以来,世界钢铁业快速整合,前10大公司的市场份额,从1980年的21%上升至2006年的27%。阿赛洛公司和米塔尔公司(Arcelor-Mittal)合并,成为横跨欧盟和北美的世界钢铁公司,产量达1.1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约10%;印度塔塔公司(Tata)收购英国克鲁斯公司(Corus),产能达2,400万吨,成为世界第5大钢铁公司;美国钢铁产业加速重组,前3大钢铁公司的市场份额从2001年的33%上升到2006年的58%。 (四)面临诸多挑战。OECD认为,尽管世界钢铁产业总体形势较好,但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钢铁产能过剩,目前全球有10.5%的钢铁产能过剩,可能发生剧烈贸易摩擦;二是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加强环境保护,既要确保钢铁产业竞争力,又要兼顾长远利益,避免国际竞争中的扭曲现象;三是原材料供给不足,供给国的自有产能增加、出口限制、投资壁垒和基础建设问题可能导致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涨;四是人口老龄化将影响钢铁业,发达国家大批工人即将退休,需要招募和培训新工人。 二、各国忧惧中国钢铁产业发展 中国钢铁产业迅速壮大,各国担心中国利用出口转移国内过剩产能,损害其国内产业。 (一)担心中国出口迅猛,冲击国际市场。2006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出口钢材4,300.7万吨,钢坯903.6万吨,折合成粗钢5,430.6万吨,净出口3,445.1万吨。在北美市场,中国出口从2005年257.9万吨激增到2006年601.7万吨;在欧盟市场,2006年中国出口406万吨,比2005年增长3倍多。 (二)担忧中国内需增速放缓,市场集中度下降。2006年,中国钢铁产量达4.23亿吨,占世界总产量34%,近5年年均增产6,300万吨,相当于每年增加1个俄罗斯的产量。与此相对,中国粗钢表观需求量的增幅却在减缓,从2003年的25.69%降为2006年的16%。此外,中国钢铁业市场集中度下降,2006年500万吨以上的企业产钢量所占比重为51.3%,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200万吨以下企业增幅达到29.6%。欧盟担心中国市场分散,小企业过多,可能引发恶性竞争。 (三)要求中国减少排放,加强环境保护。各国在讨论环境保护议题时,北美代表指责中国、印度和巴西的钢铁公司,一方面可以进入世界资本市场,使用同样的技术,另一方面又实施更低的环保标准,以损害全球环境为代价,扭曲了国际钢铁贸易和投资。国际能源署(IEA)正在研究制定钢铁行业减排协议的可行性,日本等国认为,如果可行,中国应该参加此类减排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