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817038170服务热线
021-63066999图文传真
021-63533836手机
13817038170Email
bspv@163.com

二、几个无法改变的现实
——煤现在是、将来(直到2050年或更晚)仍是我国能源的主力,虽然煤在总能源(energymix)中所占的比例会逐渐下降(从75%下降到60%),但总量仍会不断增加。
——煤用于发电的比例会越来越大,从目前的50%增加到70%以上。
——煤的开采和直接燃烧已引起严重的生态和环境污染问题,70%―80%以上的SO2、NOx、汞、颗粒物、CO2等都是由于煤炭直接燃烧所引起的。
——由于我国石油短缺,车用液体燃料还是得从煤基替代燃料上找出路。我国2005年进口原油及其成品油约1.3亿吨,估计2010年将进口石油2.5亿吨,对外依存度将超过50%,这会引起一系列的能源安全问题。当然,煤炭对我国来说也是稀缺产品,但相对其他能源资源仍可“忍受”,若每年将煤炭产量的八分之一用于车用液体燃料(或甲醇,或二甲醚,或煤制油)的生产,从总的能源供应角度不会带来很大的不平衡。
前一个时期在我国广泛推广的粮食乙醇,从长远来看很难作为一个有份额的替代,因为我国的具体情况是:用世界上7%的可耕地来养活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一个大前提。按现有的技术水平,3.5吨粮食做1吨乙醇,考虑到乙醇的热值,则5吨粮食做1吨汽油当量。此外还要消耗0.5―0.8吨的煤用于发酵和脱水。若有1000万吨当量汽油的替代,需用粮食5000万吨,是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强,这是不可能的。当然,可以考虑用木薯和甜高粱等其他作物来生产乙醇,或是用秸秆及其他纤维素来制造(目前技术还没有商业化),但后者存在着大规模收集与运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