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817038170服务热线
021-63066999图文传真
021-63533836手机
13817038170Email
bspv@163.com

啤酒业基本倒戈,汽车业已经无阵地可守,从徐工到苏泊尔再到大宝
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近日在第三届东亚投资论坛上发表讲话称,目前全球并购的趋势已经影响到中国,但是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还处于初期阶段。2006年外国公司在中国的并购合同额不到50亿美元,仅占中国同期所有外商投资的约2.5%。他进一步强调,外商到中国来投资采取并购方式,对国有企业的改造和中国经济发展都是有利的。他代表商务部明确表示欢迎跨国公司来华并购。
上海大众汽车一厂总装车间里正在安装POLO底盘模块。当最后一辆下线的“上海”牌汽车被“鲸吞”了它的德国大众总裁收藏后,这间厂房就再难见中国的民族品牌了。
质疑声中看外资并购
中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九十年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实行出口外向型贸易,目前对外贸易依存度达到60%左右;对内引进外资,对企业实行股份制和民营化管理。这一切都在客观上为国际垄断资本全面进入中国市场铺平了道路,使民族经济在生存与发展的本质问题上愈发引人关注。
外资并购作为外商直接投资的一部分,在对华贸易投资中占有不小的比例。但是由于近年过度引资,造成目前7000亿美元的过剩投资规模。这使中国外汇储备扶摇直上,13000亿美元的庞大的外汇实际成为官方流出资金,由于不断引进外资,国内投资市场成了外资的乐园,我们的外汇只能被动地出口购买西方债券,赚取那5%的利息。而流到西方国家的外汇资金又随着跨国集团返回到国内市场成为新的投资基金,在并购国内企业后,外商不仅把投资连本带利捞回来,而且最低也要拿回10%的利润,这一来一去,跨国集团在那5%利息上实际又多赚了一倍。据社科院一位金融专家介绍,美国的金融服务业,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拿着被投资国的海外资金,贷款给本国投资集团,再去被投资国赚取利润,这就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擅长的金融投资把戏,而那些被投资国家则成了十足的冤大头。
记者从有关部门得到的资料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40%是由外贸拉动的。而推动外贸出口的企业大部分是活跃在国内的外国独资、合资企业等跨国资本集团。这些外国独资、合资企业等跨国资本集团就是在并购国内企业基础上,拿着中国人的钱再赚着中国人钱的。
针对外资并购风潮,商务部7月14日发布报告指出,去年跨国集团在华并购金额不到50亿美元,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怀疑。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今年上半年,外资进入最多的依旧是房地产业,并购金额从去年同期11亿美元猛增到33亿美元,并购案由41起猛增到74起,房地产业并购交易数居各行业第二,仅次于制造业,并购金额位居第三。从这些得到的数据中不难发现,仅在今年上半年的外资并购中,居行业第三位的房地产业的并购金额已经达到33亿美元,由此可以推算出,处于前两位的制造业和金融业的并购金额肯定大于33亿美元。也就是说,外资在华并购金额仅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经突破100亿美元,或者说至少也有99亿美元。而今年上半年涉及外国公司买家的交易数量为179笔,几乎与2006年同期176笔和下半年的172笔持平。那么,商务部公布的去年全年的不到50亿美元的并购数额,确实让人们充满了疑惑。
面对国内市场掀起的一股新的“外资并购热”。人们普遍认为,利用发达国家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借助国际并购热潮,促进外资参与国企的改组改造,推动国企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将对盘活国企存量资本、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相关行业整合产生积极影响。但结果真会如所我们所愿吗?